顯示具有 美食 標籤的文章。 顯示所有文章
顯示具有 美食 標籤的文章。 顯示所有文章

2007年10月23日 星期二

Tequila 龍舌蘭酒

龍舌蘭酒是一種墨西哥產、使用龍舌蘭草(Agave)的心(Piña,在植物學上,指的是這種植物的鱗莖部份)為原料所製造出的含酒精飲品。

Tequila是龍舌蘭酒一族的頂峰,只有在某些特定地區、使用一種稱為藍色龍舌蘭草(Blue Agave)的植物做為原料所製造的此類產品,才有資格冠上Tequila之名。

無論是Tequila還是其他以龍舌蘭為原料的酒類,都是墨西哥國原生的酒品,其中Tequila更是該國重要的外銷商品與經濟支柱,因此受到極為嚴格的政府法規限制與保護,以確保產品的品質。

雖然Tequila這名字的起源是個謎,但是生產這種酒的主要產地境內,無論是山脈、城鎮還是酒本身,都擁有一樣的名字。Tequila酒的生產中心是墨西哥哈利斯科州(Jalisco)境內、瓜達拉哈拉(Guadalajara)和特皮克(Tepic)之間的小城鎮鐵奇拉(Tequila),而傳說中這種酒最早的原產地就是該鎮郊外同名的火山口周圍邊坡。

Jose Cuervo 1758年,品牌創始人Jose Antonio Cuervo 於墨西哥Tequila鎮以獨家蒸餾方法釀出世界上第一支Tequila 酒,至今兩百餘年,銷售量與評價仍然在國際間名列前茅。

Tequila的滋味芳醇濃冽,故多半調製成雞尾酒飲用;但在墨西哥當地,直接純飲卻十分普遍,傳統喝 Tequila的方法,是在手背近姆指處放鹽,先用舌頭舔一點鹽,然後一口把Tequila喝下,再含一口檸檬用力擠出檸檬汁,鹽的鹹、檸檬的酸、酒的辛辣會融和在一起,最能喝出Tequila的味道。如果嫌這個喝法不夠斯文,也可以先用檸檬,把汁塗在杯口,再在杯口撒點鹽,喝時先舔了鹽再喝酒,也是一般女士的喝法。

還有一種喝法,十分香豔惹火!以細鹽灑MM大腿上,然後用舌頭去舔鹽,再由MM將檸檬放入口中嚼汁,接著大口喝Tequila......
<此法後果嚴重。非成年人士請勿模仿。>

龍舌蘭酒是調酒界最常用到的五大基酒之一(其他四種則是蘭姆酒,伏特加,威士忌與琴酒),通常在一些口味厚重的調酒裡面都可以見到其身影。

  • Long Island Ice Tea(長島冰茶)
  • Margarita(瑪格麗特)
  • Tequila Sunrise(龍舌蘭日出)
  • Tequila Sunset(龍舌蘭日落)
Tequila Bomb
Tequila 1盎司+雪碧汽水2盎司,倒入杯中即可。
喝時以手或杯墊蒙住杯口,在桌上用力敲一下,趁氣泡泉湧而出時,迅速一口喝下,是戲劇性與歡樂效果十足的雞尾酒。

Margarita瑪格麗特
Tequila 1盎司+Cointreau柑橘酒0.5盎司+檸檬汁0.5盎司,加冰塊於金屬調酒瓶中搖勻,倒入杯緣沾了一圈鹽的酒杯中即可。

Bacardi Rum 151 蘭姆酒

蘭姆酒(Rum),是用蔗糖釀造的蒸餾酒,16世紀時,西印度群島盛產甘蔗,當時用古老的方法提煉蔗糖,即加熱甘蔗汁,蒸發水分使蔗糖結晶出來,這種方法到最後,總有一些含高分子的殘液無法繼續加熱,否則會炭化,這些殘餘的糖稀或糖蜜只能用作焦糖。新英格蘭的殖民者發現可以用以釀酒,就是蘭姆酒,這種酒利用廉價的原料,釀出即賣,沒有儲存期,因此辛辣刺喉,很受生活在艱苦環境的水手和海盜的青睞,有的船長甚至用蘭姆酒為水手發工資,蘭姆酒迅速在大西洋水手和加勒比海海盜中風行開來。

目前蘭姆酒的生產已經為了符合現代人的口味,也增加了貯存醇化期,因此比較綿軟適口,有焦糖香味,是配製雞尾酒必不可少的原料。

比較常見的朗姆酒,有Coruba(來自牙買加),Bacadi(來自古巴),Mount Gay(來自巴貝多)等等。

Bacardi起源於1862年的古巴,現在總公司則設立在百慕達的漢彌爾頓,現在是全世界最大的蘭姆酒製造商。酒通常有分為很多釀造方式,其中以蒸餾酒所釀造出來的酒精度最高,在拿出來賣之前都會先稀釋一些,這支蘭姆酒叫151酒精度75.5%,常拿來調酒表演噴火用。

B52雞尾酒就是以151為基調,甜美的調酒混合了Bacardi 151, 伏特加, Bailey's和 Kahlua味道像糖果卻後勁十足。酒色層次分明,這品酒不能獨飲一定至少要兩人一起喝才有樂趣,拿一只玻璃杯裝滿1/3的Kahlua,,再倒入1/3的baileys用小湯匙攪拌一下在上面彰顯出層次感,再倒入1/3的伏特加。可能這樣就裝滿了一杯調酒,如果你用的比例剛好或許還能留下一些空間倒入Bacardi 151酒在其上。

剩下的步驟就簡單多啦,把杯子高舉然後一口氣喝下去,


Bacardi 151 Rum is not for the faint hearted. 151 contains the craft and the authentic credentials of a great Bacardi Rum, but it’s one that lives on the wild side. 151 is definitely a drink that harkens back to the days when rum was consumed by men bent on having premium, high-proof golden rum .

Spirytus Rektyfikowany 生命之水


進口商翻譯成「生命之水」,應該是從它的名字「Spirytus Rektyfikowany」的英文翻譯Rectified Spirit來的,也就是「蒸餾酒精」的意思。

雖然世界上大部分的酒鑑,都是說波蘭伏特加Spirytus rektyfikowany是酒精度最高的烈酒,酒精度96%,但事實上真正的Spirytus瓶身上標示的酒精值是95% ABV或190 proof(一種舊式的酒精標示方式,約為% ABV的兩倍)。還有,除了很多人會提到的Spirytus之外,在美國也存在一種火力不相上下的可怕穀物酒,由David Sherman Corporation所出品的「Everclear」,是一款酒精度標示95%或190 proof 的中性蒸餾酒。

至於兩款高酒精度烈酒到底誰是酒精之王?光看瓶身上的數據好像是平手才對。不過有種說法表示Spirytus瓶身上標示的95%是掩人耳目用的,主要目的是避免違法,因此它實際上的酒精度會比95%稍高一些些。

理論上,以傳統蒸餾方式可以獲得最高的酒精度大約是96%到97%之間,因此無論是Spirytus或Everclear,其實都已經快到理論極限了。要超過97%獲得像是高級藥用酒精那種99%等級的純度,得使用像是分餾之類、截然不同的工業製造方式了!

它的製造商是POLMOS in WARSZAWA。POLMOS是波蘭前幾大酒類製造商,著名的野牛草伏特加也是這個集團的出品。在共產時期,這些製造業都是國營企業,也就造就了日後集團化的基礎。POLMOS的公司幾乎遍佈波蘭各地,華沙的這家就專司酒精的蒸餾製造。在東歐國家藥用酒精和食用酒精幾乎分不開,這個現象可能得扯到製造原料上頭。在台灣,酒精主要的原料是蔗糖,發酵後蒸餾出來的酒精幾乎沒有什麼香味可言。而東歐和前蘇聯地區,由於二戰之後的冷戰局勢,蔗糖不易取得,所以酒精工業原料幾乎就是馬鈴薯與穀類,也就是伏特加的原料。蒸餾較少次,酒精含量低的就是飲用酒。多次蒸餾酒精含量高的就是酒精,這種仍保有一些香味的酒精,經過稀釋後也可以當成飲料。在共產時代,這樣高濃度的酒精是禁止出口的,外國人可以在境內購買飲用,但是不准攜出。這或許是酒精是許多化學工業重要原料,算是國家重要物資的關係吧?一直到了 1987年,波蘭政府才正式准許這種「酒精」外銷。

既然是酒精,那麼高酒精含量也就不足奇,最佳喝法要先一口喝掉。然後喝一口溫開水,慢慢嚥下去。完全冰透的「酒精」剛吞下去除了衝擊力之外,沒有特別感覺,只是順滑不辣口而已。等到喝了溫水,慢慢嚥進喉嚨裡,才察覺原來這是有層次感的「酒精」。先是甜味,再來是穀類的清香,一層一層由食道、喉頭湧上來,慢慢返回到鼻腔裡面。第一口溫水喝完,第二口溫水又有不同的微妙變化,再來第三口、第四口…。酒精濃度被溫水沖淡後,香氣就慢慢釋放出來,和威士忌加水有異曲同工之妙。

2007年10月2日 星期二

Ice Wine 冰酒

冰酒 (Ice Wine)

冰酒不是指加了冰塊的酒。冰酒的英文名稱為 Ice Wine,德文稱為 Eiswein,是一種晚收的葡萄酒,加拿大的冰酒法定名稱則規定為 icewine。

冰酒的起源

冰酒起源於歐洲的德國北部、奧地利、德法交界的亞爾薩斯等寒冷的地方,一般認為是在1794年冬季德國巴伐利亞省的法蘭哥尼亞 (Franconia) 地區,當年的葡萄眼看要毀於突降的一場早霜,酒農們只好將半結冰的葡萄榨出釀酒,居然釀出了異於其他的獨特風味,最高等級,自此冰酒就成為德國的特產。這瓶獨特金黃色細長波爾多酒瓶內的冰酒,是將健康的葡萄留在樹上,直到第一次寒流來時,於零下7°C(或更低)的溫度下才採收結凍的葡萄,除了必須天天觀察樹上的葡萄外,還要和上帝做一番賭注,最後在寒冷且漆黑的清晨中採收,並在相同的溫度下釀製,所以即使在德國,有幸能品嘗到冰酒,也是難得的享受。這種酒質芳香濃郁且甜度高的珍品,是特別節慶或是餐後酒的頂級享受。目前加拿大與紐西蘭也有生產,但其採收釀製的規範與德奧不同。

一般而言,製造冰酒的葡萄有三種,即 EHRENFELSER、VIDAL及RIESLING,也有用三種葡萄混合釀造的,一般以 Riesling (莉絲玲) 品種較為理想,因其果皮較厚且較晚熟之故。

冰酒的採收

在冬天,約為攝氏零下11度的溫度下,葡萄會因氣候的寒冷而脫水結霜,葡萄中95%的水分都會結成冰,但其餘的糖分並不會結冰,表面則形成一層白色的糖霜,葡萄本身會因脫水而變皺縮小,大小變成原來的五分之一大,此時其內部的糖份卻極高。一般會在大雪覆蓋過後的春天,約為十二月到一、二月的期間採收 (一般葡萄酒是在九、十月時採收),而且一定要在零下 7ºC以下的晚上(各國有不同的規範,加拿大 VQA 規定的採收溫度為攝氏零下8度,)、以人工採摘下來,將結冰的水分去除,再以葡萄糖的那一小部份釀造,因此十分耗費人力。

採收後, 第一次壓榨的原汁釀製的酒稱為冰酒,因為甜度高,酒精度也最高。而第二次壓榨的原汁釀的酒則特稱為「霜酒」,甜度及酒精度都稍低,但是一般還是稱此為冰酒。每公升冰酒約含有 220 到 256 公克的糖份,因葡萄品種的不同而略有差異。

因為受到天候條件的限制,每年冰酒的收成不一,在冷冽的寒風吹襲下,收成的極少,可能只有整個葡萄園產量的5%至10%,有時整片葡萄都凍死,那年的產量就稀少珍貴,所以價格與年份、產地等等都有關係。

由於產量少,冰酒一般瓶裝容量為 375 cc 裝,比紅酒少很多。一公斤的葡萄足可以釀出 750 cc 的紅、白葡萄酒,但卻只能釀出 50 cc 的冰酒,由此可見一般。如同紅酒一般認為以法國、義大利釀製的較佳,冰酒一般是以德奧出產的評價較好,特別是德國為最有名,但產量少。加拿大的冰酒產量則較多,市場上常見。

冰酒理想的飲用溫度為攝氏14度,搭配巧克力、甜點或水果乾最為合適。聚餐飲用多種酒類時,甜度最高的冰酒較適合在最後飲用。冰酒的保存期最長可保存7年,但因產量少,市面上很少見到年分很久的冰酒。

為什麼這麼貴?

冰酒都是細細長長一小瓶,375ml就要賣到台幣2、3千元,如果換算成一般常見的750ml葡萄酒或白蘭地等酒類,冰酒價格幾乎就跟XO一樣貴,甚至更貴。為什麼這麼貴?

位於加拿大卑詩省的卜洛森酒莊(Blossom)老闆Dennis表示,冰酒之所以貴,主要在於風險高、產量少。

以一般10月初採下的葡萄酒為例,平均大約只要3磅葡萄就可以釀出一瓶750ml的葡萄酒,但冰酒所用的葡萄是已經結冰的葡萄,要榨出汁來非常不容易,因此平均要30磅葡萄才能釀出375ml的葡萄酒,以原料用量來說,大約要比一般葡萄酒多上20倍。

此外,冰酒所用的葡萄通常已經非常非常成熟,非常脆弱,從10月到12月的這段等待期間,只要稍有一點風吹降大雪,就可能被打下枝頭,無法使用,那是一種跟老天賭運氣的高風險。另外冰酒葡萄的採收一定要在凌晨3、4點天氣最冷時,這時的葡萄才會超級硬梆梆﹔因此每當逢到冰酒葡萄採收季節,葡萄園主人就需隨時注意天氣並招來一批批的工人隨時待命,一等氣候合宜就敲響警鈴叫大家趕快連夜採葡萄,一但時間錯過也有可能導致一年心血全部白費,這樣的高成本人力付出也是冰酒價高的主因。(圖/卑詩省的葡萄園)

冰酒怎麼買?

由於冰酒是加拿大極重要招牌,因此加拿大本身也對冰酒釀造有嚴格規定,每年葡萄酒莊想要釀冰酒,都要提前向加拿大葡萄酒品質協會VQA (Vinteners Quality Alliance)報備,明確列出今年預備釀造的冰酒數量,等到葡萄成熟與開始釀造時,VQA也會不定時派人抽檢,等到一切完成無誤,最後才會發給VQA 認證標章。

也因此,想要挑選一瓶品質良好的冰酒,除了挑選可信任的酒莊外,首先也要確認瓶身是否貼有VQA認證標章。(圖/買冰酒一定要認明VQA標章。)

由於冰酒售價高昂,因此不只台灣,甚至連加拿大部分沒良心的商店裡也都出現假冰酒,為此,加拿大本身也針對冰酒標章申請專利,必須是瓶身上註明「Icewine」等7個字連在一起的冰酒標誌才是真的冰酒,而如果寫的是分開的「Ice Wine」或「Snow Wine」等等,都是假冰酒﹔此外,冰酒一定都是百分之百的葡萄製作,沒有水分,也不會添加其他水果或物質,因此如果有什麼「蘋果冰酒」、「楓葉冰酒」等等特殊冰酒,沒問題,那一定是假的。

此外,由於冰酒都是每年耶誕節前後採收葡萄,經過釀造與存放後,大約要到隔年10月間才會上市,也因此,例如2005年底採的葡萄釀的冰酒,一定要到2006年10月以後才買得到,真正的冰酒瓶身上都會註明生產年份,這也是判別標準。而酒精濃度一定都在8到14度之間,最常見的是11度上下。

一瓶真正的冰酒,用的是12月到1月間的自然結凍葡萄,因此呈現的是一種自然果香與甜度,有的假冰酒則是用10月採下的葡萄,自己放到冰箱裡冰凍後再拿出來,這時釀出來的雖然也很甜,但也同時會很酸,口感並不好﹔也有的假冰酒則更低級的使用濃縮葡萄汁或粉末加水還原的果汁釀造,並添加人工色素及香料,雖然也甜也香,但很不健康。

冰酒可以區分為白冰酒與紅冰酒,白冰酒是零下8度左右採收的白葡萄釀造而成,每瓶375ml售價約2到3千元左右﹔紅冰酒則是用零下12度左右採收的紅葡萄釀製,味道更甜、香氣更濃,售價也更高,每瓶約3、4千元左右。

如果覺得冰酒真的太貴了,另外也有晚收葡萄酒(Late Harvest)、精選晚收葡萄酒(Select Late Harvest),或是零下2度左右採收的特選晚收冰釀葡萄酒(Special Select Late Harvest)等等,這些酒沒有冰酒那麼甜那麼香,但也沒有那麼貴,大約只要台幣1、2千元上下,而且味道也不差﹔但同樣,需要認明VQA標章。

冰酒怎麼喝?

冰酒很甜,但如果加了冰塊稀釋再來喝,就浪費了那樣的香氣與甜美,因此冰酒大多是當成餐後酒,事先冰在冰箱中,吃飽飯後喝個小小一杯,甜甜的、香香的,讓人好似吃了美味甜點般滿足。

要喝冰酒,首先要判別「新鮮線」與「掛杯」。所謂新鮮線就是當葡萄酒或冰酒等等發酵酒類倒入透明玻璃葡萄酒杯後,用手握著杯子下緣,然後對著燈光,就可看到酒面浮著一層透明白光,這道白光就是所謂新鮮線。一瓶已經開啟超過1星期或開啟後沒有好好保存的葡萄酒,就不會有這道新鮮線,這是判別發酵酒類是否新鮮的基本方式。(圖/品嚐發酵酒前,記得要看新鮮線。)

接著,要將葡萄酒或冰酒在玻璃中搖晃醒酒,讓其香氣散出,在搖晃與傾斜過程中,一定會有一些酒附在玻璃杯上然後慢慢滑下,這就是所謂掛杯。大部分品質好一些的酒,因為濃郁,所以掛杯流速會比較慢,特別冰酒更是非常慢,因此可以拿一杯普通葡萄酒與一杯冰酒比較其掛杯速度,如果這冰酒掛杯比葡萄酒還流得快,就可能就是假冰酒了。

在這過程中要注意不要用手握著玻璃杯,而是應該握在下緣,以避免手中熱氣溫了冰酒而讓口感變差,最好的冰酒品嚐溫度是攝氏4-6度之間。喝的時候要只要一小小口含在嘴中,輕輕漱一漱,讓冰酒的香甜融在嘴裡。一天喝一小小杯就好,因為真的很貴,喝多了也會失去那種珍惜感覺。

冰酒怎麼保存?

所有的發酵酒都必須以軟木塞塞瓶才能保持其品質與新鮮,因此真正的冰酒一定都是用軟木塞塞瓶,如果不是,那就丟了吧!因為極有可能那是假冰酒。用軟木塞塞瓶的酒,為了避免軟木塞乾燥萎縮,導致空氣流進引發酒類變質,因此通常會橫放或斜放,用酒本身來濕潤軟木塞。也因此,冰酒買回家後,最好橫放或斜放於攝氏12到18度間陰涼處,只要正確保存,一瓶好冰酒至少可以保存15、20年沒問題。

一但開瓶後,則最好將瓶塞塞回放到冰箱裡,並在一星期內喝完。

2007年8月1日 星期三

茴香酒檸檬磅蛋糕

AQUAVIT LEMON POUND CAKE
茴香酒檸檬磅蛋糕
Bon Appétit, August 1992

Ingredients
1  cup (2 sticks) unsalted butter, room temperature
1  1/2 cups sugar

4  large eggs, room temperature
1/4 cup aquavit
2  tablespoons caraway seeds
1  teaspoon vanilla extract
1/2 teaspoon grated lemon peel
2  cups sifted all purpose flour
1  1/4 teaspoons baking powder
1/2 teaspoon salt

Preparation
Position rack in center of oven and preheat to 350°F. Lightly butter 9x5x3-inch loaf pan. Line pan with parchment paper. Butter paper and dust with flour.

Using electric mixer, beat 1 cup butter in large bowl until light. Gradually add sugar and beat until smooth and fluffy. Add eggs 1 at a time, beating after each addition until just combined. Beat in aquavit, caraway, vanilla extract and lemon peel. Combine flour, baking powder and salt in medium bowl. Sift dry ingredients over batter. Blend well, using rubber spatula.

Transfer batter to prepared pan. Bake cake until deep-golden-brown crust forms and tester inserted into center comes out clean, about 1 hour 20 minutes. Transfer to rack and cool 10 minutes. Turn out cake onto rack, remove parchment paper and cool completely. Wrap tightly in foil and let stand at room temperature overnight. (Can be prepared 2 days ahead. Store at room temperature.)

Bon Appétit, August 1992

吃了這個酒香磅蛋糕可能會醉. 食用後請勿開車!

中譯改編版
http://leilako.com/recipes/western/04282002_1.html

2007年7月30日 星期一

Sara Lee Pound Cake 莎莉雪藏蛋糕

Sara Lee 莎莉雪藏蛋糕

Pound Cake is one of Sara Lee's oldest products. Extremely versatile and delicious Pound Cake can be served on it's own or used as an ingredient in your favourite recipes, e.g. Trifle, Tiramisu. Why not try it? Pound Cake comes in All Purpose, Chocolate and Sultana flavours – check out our recipe section for some innovative ideas!
磅蛋糕 Pound cake

Pound Cake,中文翻譯稱作「磅蛋糕」、「雪藏蛋糕」、「莎麗雪藏蛋糕」。Pound Cake是有意思的,是一種用一磅奶油、一磅雞蛋、一磅糖、一磅麵粉,做成的蛋糕就叫做Pound Cake。雖然製作者會隨著自己喜愛和創意加入其它種食材(Ex.加入水果,變成水果口味等),但是Pound Cake這個基本的奶油、蛋、糖、麵粉各一磅的最基本配方,還是讓很多人喜愛,久吃不膩。

磅蛋糕食譜是用『粉油拌合法』. 這種方法適合做油脂成份較高(60%以上)的麵糊類蛋糕. 尤其更適用於低融點的油脂. 若事先冷藏麵粉更利打發. 因為油的用量百分比很高. 所以不會出筋.

材料: (括弧是圖示所用份量. 可做2條)
a 低筋麵粉 100% (300g)
b 發粉 0.8% (2.4g)
c 白油 shortening 40% (120g)
d 奶油 40% (120g)
e 乳化劑 3% 9g (可省略. 奶油增加10%.為50% / 150g)
f 細砂糖 100% (300g)
g 鹽 2% (6g)
h 蛋 88% (264g)
i 奶水 17% (51g)

做法: 烤箱預熱180度c (或上火180度c 下火200度c). 烤盤內/底部鋪一層烤紙(較不易焦邊)
1. 將c+e用電動槳狀攪拌器中速打至軟. 加入d奶油繼續用中速攪拌.
2. a+b過篩後加入(1). 用低速拌勻約1~2分鐘. 改高速打至鬆發(約10分鐘)呈乳白色. (中途停機三四次將缸邊麵粉刮到中央)
3. 將f糖g鹽加入(2). 中速攪拌約3分鐘. 再將蛋液分次加入. 繼續用中速拌勻.
4. 奶水慢慢加入. 用中速攪拌均勻. 停機後再用橡皮刀充份攪拌.
5. 將糊料入模. 抹平後用小刀在中央劃一直線.(指定裂口處).烘烤40~45分鐘. 或竹籤插入不沾黏即可. 脫模放網架上待涼.
參考食譜: 丙級烘焙技術士檢定參考書/ 台灣餐飲出版社

2007年7月12日 星期四

La Gondola 宮都拉 義式主題餐廳

宮都拉 義式主題餐廳
http://www.gondolataipei.com.tw/


地址: 台北市忠孝東路4段170巷17弄5號1F
電話: (02)2771-1808 (接受預定)
營業時間: 一 - 四 AM11:30 ~ PM12:00
五 - 日 AM11:30 - AM02:00
消費: 250元 - 500元 (服務費10%)

介紹La Gondola (上)
http://blog.yam.com/eathanlee/article/5926183
介紹La Gondola (下)
http://blog.yam.com/eathanlee/article/5952260
上星期去吃的,乾淨又好吃,份量足。價錢也很合理,裝潢氣氛在中價位餐廳中,算是有用心的佈置。

2007年7月6日 星期五

徐州啥鍋

徐州啥鍋
電話 : (02) 23719669
地址: (100)台北市中正區延平南路55號
捷運站:西門站
停車場:有

大風起兮雲風揚
九里山前是戰場
彭城自古繁華地
唯獨啥鍋最難忘

此詩為不知名作者贈 徐州啥鍋 張敬先經理
(彭城為徐州古名)
一個像樣點的餐廳,必定得有些故事在裡頭,至於故事的真偽,則不如故事的傳奇性重要。「啥」怎麼來的?人們總是從楚漢相爭談起,說是當年劉邦擊敗項羽進入徐州,下令軍隊不得擾民,就是他本人也只能待在民宅外頭休息,隔天清早,一個老婦人端著碗湯粥出來,這是因為婦人的媳婦坐月子,便送了一碗給又飢又餓的劉邦,至於這碗湯粥到底是什麼?兩人言語間一時會意不過來,劉邦問:「這是啥?」老婦答:「啥!」,就這麼地一來一往,在劉邦心中留下了美味的「啥」滋味。究其實,不論張敬先還是葛香亭都說,「啥」不過就是老母雞湯!當然,他們口中的這碗雞湯也不純然就是雞湯。

在台灣要吃「啥」,就得去曾為中華商場名店之一的「徐州啥鍋」。民國六十年代初的某次春節前後,曾經有一位同鄉吳先生在台中開了一家啥鍋的分店,不過這家店因為地點不適當,僅僅開了不到一年的時間。十年代初的某次春節前後,一群江蘇蕭縣的同鄉在葛香亭家裡喝春酒,葛香亭談到不知是否可以在台北作個小生意,讓大家要聚也方便點,「但是要賣個啥呢?」,席間有人便說:「不如我們就賣啥!」,此議獲得了眾人同意。於是從六十二年起,在台北市長沙街與昆明街口,一間專賣徐州附近風味小吃的餐廳,開始服務來台的蘇北鄉親,六位草創的股東集資四十萬元,每股一萬,由葛香亭擔任董事長,張敬先擔任總經理。民國六十四年,徐州啥鍋頂下中華商場義棟一家山西館子的店面,位置約莫就在中華路憲兵隊對面,當年四月五日開幕,店裡頭最多曾經有三位師傅,十六名各式員工。此後,徐州啥鍋也曾在萬國戲院對面的巷子、忠孝東路名人巷附近開過分店,這些分店平均都經營了兩三年之久,至於中華商場的本店則一直營運到民國八十一年中華商場拆遷。

民國八十九年間,由資深影星葛香亭等人再聘回當年的老師傅於延平南路重新開張,讓念念不忘的老顧客可再度品嚐江蘇徐州的當地料理;現今雖已由年輕師傅接承,但滋味依然道地。樸實的民間美味,即為該店立意。


「徐州啥鍋」提供罕見又道地的徐州料理。招牌「啥鍋」,以九斤老母雞、豬大骨、中藥材和燕麥慢熬10小時以上而成,所有的食材與營養濃縮於一鍋鮮粥,具溫 補滋養效果,淡淡的粥品風味相當獨特。與啥鍋搭配的「單餅鏾子」由薄餅包裹麻花口感的鏾子,酥脆有嚼勁,是簡單又道地的北方小吃。「水煮牛肉」以大量的滑 嫩牛肉薄片,於大骨老湯中以慢火燴燉,鍋底為軟Q綠豆粉皮,撒上白芝麻後,色香味俱全;不加味精的湯頭,看似清爽卻香味濃郁,十分下飯。下酒菜「燒酒雞」以雞腿肉片涼拌辣油蒜味黃瓜,配色鮮豔,香辣誘人。「鮮蝦粉絲煲」僅由冬粉絲和數隻蝦子燉煮,上桌時滾燙不已,別讓冬粉吸足汁液才吃,以免失去原本的鮮美。

外場人手不足,但服務人員可為顧客主動介紹店內招牌菜與由來,態度親切自然。內部格局特別,一樓只有兩張桌子,主要用餐場所於地下室,二樓為訂位才使用的包廂。整體裝潢中式、簡單,無刻意營造氣氛,但仍屬乾淨明亮。

From: Yahoo!奇摩 生活+